外道四执 → 外道四執

外道四执 → 外道四執
古代印度的外道, 就有關因果論點的四類執著, 佛教稱之為外道四執, 或簡稱四執: 一、 邪因邪果, 即將萬物生起的原因, 歸之於大自在天的能力。 二、 無因有果, 即承認現存的現象世界為果, 但以此果之因難以探究, 故否定此果之起因。 三、 有因無果, 即承認現存的現象世界為因, 但以此因之結果難以探究, 故否定此因之結果。 四、 無因無果, 即否定因果二者。 唯識學以‘三法二重’為因果, 確立其宇宙形成與種子的關繫。 即主張: 當心、 色二法諸緣具足時, 種子必令當前之外界產生某種作用或現象, 稱為‘現行’;此現行之法, 一旦形成, 即能熏習種子。 如是乃構成‘三法’, 即: ‘能生的種子’(本來的種子)、 ‘所生的現行’、 ‘所熏的新種’等三種要素, 此三者具有‘二重’的因果關繫, 即於‘種子生現行’、 ‘現行熏種子’之下, 同時展轉互為因果, 且由之變現出世間萬物。 故知宇宙森羅萬象、 苦樂榮枯等一切有為無為之萬法, 皆由吾人第八識內的種子所生成映現者, 此即唯識宗‘萬法唯識’的基本論旨。 准此而言, 唯識家乃稱阿賴耶識內的種子為‘內種’, 而謂米、 麥等之種子并非真實自存之物, 而繫由內有之種子發為現行所變現者;以其相對於心識內之‘內種’, 并假借世間之名, 而稱之為‘外種’。 外種的種子亦如內種, 可分為本有與新熏兩種, 然內外種的種子, 其熏習情況有別。 據《成唯識論》卷二說, 以外種而言, 其種子具有本質者, 即有熏習, 而為其生長之‘增上緣’;若無本質者, 即無熏習, 而必鬚以內種為其‘生因’之緣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но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?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